0%

转知乎:历史上的七次机会

  最近在看赵皓阳的《生而贫穷》,作者在书中鲜明地提出了社会层次的本质以及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达到的现状:贫者难以脱贫,富者愈发积累,也就是所谓的阶级固化这一现象,同时也用一个金字塔模型来反映社会的分层。
YNAxmj.png
  书中还提到一种观点:一个人的人生高度,或者所谓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宏观上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相关性最大的是家族、传承、基因等;其次是时势,也就是我们所处的历史进程;最后才是个人的奋斗与拼搏。恰巧今天又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关于时势的文章,非常呼应解释第二点,原文的标题为《历史上七次机会没有留给普通人》。

历史上七次机会没有留给普通人

  • 第一次是78年的高考;

1977年到79年,100万考生步入大学的殿堂,从此改变命运,但也仅仅是100万。而且这100万人当中又有多少是出身贫寒,真正改变阶级的呢?更多的学位还是留给了拥有政治资本的官二代。当年的高考顶替上大学的事情层出不穷,沦为炮灰的不过是那些没背景没钱的普通子弟吧。

  • 第二次是80年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兴起是所谓改革开放的意外收获,国家也没想到偏远的农村会是改革开放最有活力的地区。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兄弟、华西村的吴仁宝、横店集团的徐文荣、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温氏集团的温北英······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是那个时代企业家的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农民群体大规模“由农入商”,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 第三次是价格双轨制的套利,就是倒买倒卖;

那些倒爷们利用手中的关系,用计划内的低价购买商品,再用计划外的市场价卖出

  • 第四次是92年的官员下海,就是潘石屹那一代;

  • 第五次叫做资源狂潮,就是WTO的红利,煤老板和钢老板发财;

那些处于体制内的官员“春江水暖鸭先知”,利用手中关系下海经商积累财富改变阶级。此时此刻,中国大地数以亿计的农民和即将下岗的国企工人还没看到这些机会,就算看到了,不具备政治资本和知识资本也没成功的希望。

资源狂潮中我们认识了那些煤老板,他们是做生意最真诚的一批人,除了女明星他们什么也不在乎。

  • 第六次是地产泡沫,05年以后房价的暴涨;

房地产泡沫应该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机会了,这是最普惠的一次机会,就算是普通家庭也能贷款买套房,但是离改变命运还差的远。那些没来的及上车的普通家庭,就彻底沦为贫困阶级,现在一套房可以压垮一个家庭。能在这次房地产泡沫中赚的盆满钵满的还是那些温州炒房团和煤老板们,他们分别受益于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和本世纪初的资源狂潮。房地产催生了一批富豪,却摧毁了更多的家庭,80后、90后成为房奴艰苦度日,透支未来的潜力。

改变命运的机会永远都在,作为普通人我们却抓不住。我知道尽管过去四十年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大多数人在社会中的相对位置其实并没有改变。

  • 第七次是网络福利,也就是腾讯和阿里的故事。

这七次机会每一次都很给力,每一次都波澜壮阔,但是我没觉得这七次机会哪一次是留给普通人的。

我庆幸受到高等教育,能坐在廉价的写字楼里办公,不受风吹雨打。但是与我那些在车间做普工的小学同学对比,其实我们还是一类人。人改善生活际遇不难,但要改变在社会里的相对位置,几千年来都是一项艰巨的修行。

机会还很多,没来的及上车的已经上不了车,因为座位已经被上一次上车的人占据了。

普通人改善生活际遇不难,但要改变在社会里的相对位置,需要借助时代的力量。阶级向上的通道永远都是敞开的,但只对少数人敞开,这些人一定要有勇于做关键选择的睿智,敢于告别舒适的魄力,面对失败不言弃的毅力。

以上内容转自知乎


再回到《生而贫穷》这本书,开头说了个人发展的三个因素,真正看清这些的人恰恰反而不会消极接受命运的安排,因为他们知道第一条几乎没法选择,第二条需要宏大的战略眼光甚至更多的是运气,能够努力改变的只有第三条。

但现实中,大多数人最开始都盲目信任第三条的力量,碰壁后又掉头完全信仰第一、第二条——他们最终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类人。

真正看清楚并做出选择,需要五味杂陈的生活的磨练和自身的改变。

社会就是这样,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将自己和他人变得更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大的奢侈品。

我们都是后浪,有些后浪有海风相伴,有些后浪面前尽是礁石暗滩…但不论怎样,别忘记奔涌。

赞赏一杯咖啡
-------------------本文结束 感谢您的阅读-------------------